彰顯道德力量 奏響文明樂章——烏海市公民道德建設綜述烏海
道德模范宣講進基層。
邀請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觀看演出。
志愿者進小區(qū)開展“我?guī)湍恪敝驹阜栈顒印?/p>
■鏡鑒文明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今年以來,文化活動、志愿服務、好人評選、道德講堂……一堂堂公民“道德課”在全市以各種形式呈現,潤物無聲地規(guī)范著人們的言行,提升著廣大群眾的道德素養(yǎng)。
以德為行,文明風勁滿眼春。走進烏海的大街小巷,整潔的公共環(huán)境,良好的交通秩序,優(yōu)質的窗口服務,處處洋溢著文明和諧的社會新風。
崇德向善 鑄就城市之魂
一個模范,引領一片群眾向上向善,千百個模范匯集起來,形成了烏海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
一直堅守。扎根烏達區(qū)烏蘭淖爾鎮(zhèn)澤園社區(qū)的李軍,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和愛鉆研的拼勁兒,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農產品品牌,積極探索發(fā)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模式,帶動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一種本能。在一次值守時,韓利軍看到一個女孩正一步步向黃河中央走去,情況十分危急。韓利軍奮力游過去,被拼命掙扎的女孩掙脫了。女孩被湍流沖向下游。他毫不猶豫地再次游向掙扎的女孩,置個人生死于度外,拼命把女孩拉回到岸邊,隨后又好言相勸,使女孩放棄了輕生的念頭。
一份勇氣。賈鵬在一次巡線中偶遇三名警察正在竭力追捕嫌犯,他立刻駕車向嫌犯逃跑的方向追去。嫌犯慌不擇路爬到了高壓帶電鐵塔上,賈鵬快速上塔追擊嫌犯。這時嫌犯突然從塔上跳下企圖逃走,賈鵬毫不猶豫地從3米多高的塔上跳下將嫌犯摁倒在地,成功幫助公安民警擒住歹徒。
一張笑臉。家境貧寒,用稚嫩的雙手贍養(yǎng)年老多病的奶奶,用孱弱的身體擔起家庭重任的小學生于洋,笑容始終洋溢,讓愛老的美德不失傳,讓寒冷的冬天更溫暖。
……
他們是一個個“小人物”,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帶給我們至善、至純、至真的感動,如涓涓細流滋潤心田。
近年來,烏海市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烏海市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全社會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學習先進蔚然成風,道德領域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tài)勢。
目前,烏海市共涌現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人,自治區(qū)道德模范17人,自治區(qū)道德模范提名獎27人,市級道德模范48人;入選中國好人榜11人,入選內蒙古好人榜94人,入選烏海好人榜140人;有全國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家庭”9戶,自治區(qū)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及標兵戶64戶,市級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及標兵戶425戶。
凡人善舉樹起道德標桿,厚積薄發(fā)鑄就道德高地,每一個平凡的故事,折射出的是普通市民的素質與美德——有情有義、誠實守信、包容大度……正是這些來自百姓身邊的平凡人物,真實生動地詮釋了烏海的城市品格。
鞏固陣地 打造德善沃土
走進烏海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園,你會發(fā)現,這里是一座精巧別致、主題鮮明的“園中園”。主題園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烏海好人故事相融合,由好人苑、懷德堂、雷鋒廣場、核心價值觀雕塑群以及竹簡、扇面、長廊等核心景點組成,園內還配有崇德門、守禮橋、靜修亭等古樸典雅的徽派仿古建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核自然融入其中并分布園內各個角落,力求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彰顯時代精神。在這里,建筑與自然、思想與文化相互交融,呈現出獨特的美。
“用百姓身邊的人和事來具體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能觸及百姓內心。以公園為載體進行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則讓百姓更易于接受,形式新穎有創(chuàng)意。”市民李玥表示,無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雕塑群,還是徽派仿古建筑,都讓休閑漫步的游人印象深刻。
烏達區(qū)人民廣場上的“道德模范長廊”作為以榜樣“化”人的新載體,引導市民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先進事跡?!懊看螐倪@個長廊路過,我都會抬頭看看這些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激勵自己向榜樣學習?!笔忻窭罾谡f。
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道德模范的典型帶動效應,烏海市還充分發(fā)揮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受眾面廣的優(yōu)勢,協調行動,同步開展宣傳,加大宣傳力度,采取開辦專題專欄、模范訪談等方式,大篇幅、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道德模范的事跡,使道德模范的事跡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此外,烏海市還積極組織各類道德模范進社區(qū)、進村鎮(zhèn)、進企業(yè)、進學校、進機關、進單位,開展道德模范宣講活動,讓他們講述自己的事跡,使群眾接受文明的洗禮,進一步推動全民支持參與道德建設、積極弘揚崇德向善的道德風尚,營造“學習好人、爭當好人”的良好社會氛圍。
知行合一 踐行志愿精神
隨著烏海市公民道德建設活動不斷深入,如今,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xiāng)村,正確的道德觀已轉化為市民的行動自覺。
“我?guī)湍恪敝驹阜眨且龑V大人民群眾將道德的力量內化于行的重要載體。
9月18日,在海區(qū)新城社區(qū),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務人員正在開展義診活動,醫(yī)生仔細地詢問居民病情,解答疑問。
“他們上門服務,這就是為人為到家,做好事做到家?!本用駨堷P鳳說。
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烏海市不斷推動志愿服務隊伍專業(yè)化建設。志愿服務隊伍從無到有、從有到專,現已組建35支特色化志愿服務隊伍、265支專業(yè)化志愿服務隊伍。他們深入社區(qū)開展消防、法律、文化、醫(yī)療衛(wèi)生等志愿服務培訓,為群眾提供幫助,志愿服務專業(yè)化水平不斷提高。
截至目前,烏海市在“志愿云”注冊團體達657支、注冊志愿者達11.47萬人,志愿服務時長超過700萬小時,志愿者注冊人數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達到20.8%。
交通引導、關愛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不再只是大型活動的“偶遇”,而是深入生活的日常平常經常,惠及人們的衣食住行。
隨著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入,正確的道德觀正潤物細無聲地化作烏海人的自覺行動。在大街上,扶起摔倒老人是一種本能;在公交車上,為老弱病殘孕幼讓座成了一種自覺;在各種大型賽事活動上,助人為樂的志愿者成了一道風景;在愛心獻血屋、在流動獻血車上,獻血救人也成了一種習慣,“做好事”“獻愛心”“講奉獻”也從個體的自發(fā)行為逐漸成為烏海人普遍自覺的道德實踐。
(段維娜 文/圖)
[責任編輯:邢俊清]
1.內蒙古社區(qū)報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qū)報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qū)報",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內蒙古社區(qū)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qū)報編輯修改或補充。